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章 入v三更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     选了何晴晴,何国利和王老六都不是大心眼的人,肯定会找事。

    这两方人马一看就是势不两立的,选了就不能后悔,这真是太难了!

    何国利和王老六倒是不担心,笃定这杨二宝一向不敢得罪人,他肯定不敢买的。

    哪里想到李小静叫了声:“二伯,你为了村子,村子里的人也为你。你为了自己,村里的人可不向着你。”

    杨二宝一下子清明了,他咬了咬牙,一狠心一跺脚:“咱们去瞧瞧另外几口泵吧。”

    谁也没想到杨二宝居然敢反驳,何国利直接甩袖走人了。王老六则冲他哼哼的笑了一声,也跟着走了。

    何熙的泵自然没有问题,尤其是新装的三台,都是十几年的发动机,比之t-35又省油又动静小,杨二宝很快就让李小静过来递了话:“今天准备不周全,明天提着礼赔罪,谈水泵的事儿。”

    何熙自然同意。

    第二天一大早,何熙在地里检修,就有村民说,大杨树村的人来了。

    何熙远远就瞧见来了四辆自行车,车筐和后座上都带了不少东西,只是她不熟悉,真认不出是谁来。

    等着再近点,她还没看着,李光华已经蹭的一下站了起来,吼了一声:“兄弟们,杨二宝来了!”

    本来大家干的热火朝天,这么一吼,几乎立刻,所有人都放下了手中的活,看向了那边。

    何熙这时也看到了,这一行人,为首的是李小静和杨天成夫妇,后面跟着杨二宝,还有个二十来岁长得挺帅气的男生,她不认识。

    她还没动,干活的汉子们已经跟着李光华快步向着田埂走去。而那头,大概是瞧见了小李村的人,四辆自行车也停了下来。

    李小静显然早看见何熙了,叫了一声:“晴晴。”

    何熙就回了句:“堂姐来了!”

    李小静连忙说:“我们来给老支书赔礼道歉的。”

    而另一边,杨天成已经拿了盒红梅牌香烟往外发,李光华他们倒是接了,“别在路上站着,不是要看老支书吗?”

    李小静立刻说:“对对对,咱们走吧!”

    何熙没骑自行车,这里离着村里也不远,杨二宝他们也没再骑车,一起推着车子走。中间杨二宝看了何熙几次,但没说话,大概是不知道如何说。李小静倒是跟何熙一起走,看着远处的压水井,问了不少抽水泵的问题,何熙回答了几句。

    等着进村的时候,早有跑得快的孩子把这消息传到了村里,所以看到的可是满村的人都出动了。

    大叔大爷们骂人还含蓄点,大娘大婶们可不客气。

    “杨书记,来就来呗,拿啥东西!”

    “能不拿吗?做了亏心事,不得赔礼!”

    “赔礼有个屁用,我们要是没晴晴,今年就旱死了,去要饭了,现在风水轮流转了,我们有水,你们没有,倒是凑过来了,真不要脸!”

    “人家脸皮厚的,柳河村有好处就跟着柳河村,小李村有好处就凑过来了!”

    何熙:……

    她完全错估了叔伯婶子们的战斗力了。

    饶是杨二宝有准备,这会儿也脸皮通红,不过却没说什么。

    何熙就觉得,这人虽然墙头草吧,但有可取之处。

    很快就到了老支书家门口,老支书居然被扶着出来了,甫一见面,杨二宝立刻上前道歉:“老支书,我都不好意思见你,我没脸没皮,断了小李村的水,又为了水来求,我……我……”

    他结巴了一下,一下子跪了下来,“我给你道歉了!我对不住你,也对不住小李村!”

    老支书连忙搀住了他。

    李仲国就惋惜的说:“让他跪才好呢,老支书太心软。”

    李一民讲解:“肯定不能什么都不做就让他跪,怎么也要给个台阶,日后常来往的,真把人面子踩在脚底下,等着旱情过去了,那就是死仇了。老支书想的周到。”

    何熙没想到李一民居然这么懂。

    可杨二宝还是不肯起来,“老支书,我知道您大肚,但的确是我做错了,您让我认个错。”

    老支书却撑着他一直不放手:“行了,我为什么你也为什么,我们心里都清楚,这不是私仇,这是为了村子。不用这样,起来吧,咱们进屋说话去。”

    何熙要求那么高,大杨树村的人都以为这关难过,非要为难为难他们的,哪里想到,这么简单?

    何熙就瞧见,跟着来的男生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然后看了一眼她。

    何熙平静地看了回去,那个男生倒没半点讶异,目光从她脸上划过去了。

    何熙跟着进了屋,落座后,杨二宝又关心了一下老支书的伤口,拿了许多礼物出来,再检讨了一番自己:“这事儿的确是我不对,为了水垒坝,断了小李村的路。现在又为了水来求人,是我不要脸皮了。”

    他诚恳的说:“可这几天热的越发邪乎,我们种了麦子和大豆都是最缺水的关键时候,小清河的水也眼见着不够了,所以我就厚着脸皮想要请小李村帮忙,给我们也安装一下抽水泵!“

    “我也知道,这要求有点过分,毕竟当初我们截流小清河的时候,也没给小李村留个后路。但都是村支书,身后都站着几百口乡亲,老支书,您能理解我,我求求您,给我们一条活路吧。”

    老支书听了也一脸赞同的样子:“是啊,农民就是庄稼最重要。如果有能力,我们肯定是帮的。”他看着何熙,“不过现在水泵的事儿都是晴晴负责,你跟她商量就成?”

    杨二宝有点怵,说真的,何熙回来没几天,名声可传遍了。

    首先是平息械斗,那骂王老六的话,早就传出来了,人人都说:没见过这么厉害的丫头。

    其次是昨天,他又不是傻子,为什么非要三个村的人都看水泵?为什么只够一个村的?为什么让他们自己商量?

    一是就是收拾他呢。左右为难,两边煎熬,他平日里就墙头草,这次可是捏住七寸收拾的他,太难受了。

    二是给柳河村和小王村的村民看呢,这水泵有多好用。这丫头不针对村民,只针对何国利和王老六,现在有水他们还压得住,没水他们不就受埋怨了吗?他们受罪在后面呢。

    总之一句话:这丫头跟成精似的,厉害呢!

    老支书显然看出他的顾虑,鼓励他说:“你放心,晴晴是个心里有大局的孩子。”

    他可不是随便夸人,是因为何熙自己提出水泵必须卖给这几个村,何熙怎么说的:“我们跟决策者有仇,但村民有什么错?怎么能看着有人挨饿!”

    老支书本来还担心何熙过于尖锐,听了这话就放心了。

    可在杨二宝心里,老支书就是看自家孩子香!那丫头都凶残成什么样了,还大局呢。

    可人在屋檐下,他也不敢说,还得顺着说:“是,晴晴又厉害又能干,满镇上都找不出第二个。”

    他居然看见小李村的人一副认同的表情,包括老支书!

    杨二宝觉得他第一次认识小李村的人,这都什么家长啊。

    他心里想着,眼睛却很快看向了何晴晴,“晴晴啊,你做主这事儿我就跟你谈。你们的泵多少钱?“

    何熙露出了个人畜无害的笑容:“一千!”

    杨二宝来之前都打听过了,心里有个大概的数,李小静说何熙给小李村是160一台,那么给他们250一台也不算多狠。

    毕竟没有讲价的余地。

    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了500块,放在了桌子上,“行,这是一半的定金,你们什么时候能按上?”

    却不料,眼前的小丫头居然问:“杨书记,大杨树村只要一台水泵吗?”

    杨二宝有点不理解,看着何熙问:“怎么会是一口井,我们和你们村里一样,都是600来亩地,也要四口。“

    “这倒是,四口井正正好。不过,我说的是一台一千块,所以,定金不够。”

    这话一落,杨二宝就露出了不敢置信的表情,“这也太贵了,你给小李村才160块一台,你给我们一千块一台!哪里有这么要钱的!”

    他扭头看向了老支书:“老支书,这您不能不管。”

    何熙就知道他会这么说,耐心解释:“杨支书,您不用为难老支书,这是我的生意,老支书说不上话。”

    “这个价格我要的并不高,田间地头都没有通电,所以需要发动机一台和电机改造抽水泵一台。恰好这两样就是组成一台拖拉机的重要部件。一台拖拉机卖多少钱?少的三四千多的上万块,那我要一台一千块已经很合理了。”

    “至于小李村为什么这么便宜,因为我是小李村长大的啊,这就是我家,我家里人用东西,当然是另一个价格。”

    杨二宝也是见过世面的人,自然知道,拖拉机真的就这么贵,要是这么算,一千块一台也不贵。

    可一想要掏出四千块,杨二宝也是肉疼的很,一斤腐竹才八毛钱!这得卖多少腐竹?

    他犹豫不决,杨天成忍不住说:“那人家拖拉机都是新机器,你的东西可都是二手的。”

    “二手的也是修好的,保证您能正常用。当然可以去买新的,就算能买到也不是这个价格。”

    何熙倒是也不生气,淡定的说。

    这话说的有理,可就是贵啊。

    一时间,何熙冷眼看着,杨二宝眉头紧皱,杨天成一脸气愤,李小静倒是看着她眼睛里都是光,跟着来的那个不认识的年轻人,则一脸津津有味——看戏的状态。

    至于小李村的人,虽然有惊讶,却愣是个顶个支持的表情,包括老支书。

    沉默了一会儿,杨天成先扛不住了,嘀咕了一句:“那这么说,你们可是用了公社的机器,也不能光全占了。”

    何熙还没说话,就听见杨二宝吼了一声:“住口!买东西就买东西,你干嘛还威胁上了。那台拖拉机放那里就是废铁,人家用了你还嘚嘚,原样给你你能做出来啊。”

    杨天成忍不住叫了声二伯。

    杨二宝却没应,而是冲着何熙说:“晴晴,就这个价钱吧。”

    杨天成惊讶的抬起头:“二伯,这可太贵了。”

    杨二宝能不知道吗?他说:“贵也比饿死强。庄稼重要,就这个价钱,我们要四台,定金一半,半个月以内装上,行不行?”

    何熙还以为杨二宝怎么也得回去商量商量,没想到这么快就应了,她点点头说:“好,交付定金半月内按好。”

    等着往外走的时候,大概是杨二宝被宰的表情实在是太明显了,李一民就好心劝他:”杨书记,你不会后悔的。”

    杨二宝的确肉疼的很,一边说:“疼就疼吧,庄稼能浇上就行。“一边心里想我这是为了浇地没办法挨宰,可你们也不能瞎啊,她都狮子大开口了,还敢说不后悔,都是什么人啊!

    结果李一民却回了句:“那是,晴晴说你们虽然断我们水,但庄稼最重要,才卖给你们呢。村里好多人不愿意呢,也就是碰见晴晴了!”

    杨二宝:……

    他们送客,李仲国却问何熙:“咱不是只有三台吗?缺一台。”

    何熙这才把打算说了,“那三台就交给老倪和老七,我准备拿到定金出趟门。”

    李仲国讶异的很,“去哪里?”

    何熙说:“去找发动机和电机啊,张庄镇才多大,能有几台机器。这天这么旱,肯定需要的村子多,这是大生意。”

    李仲国一听也是,“那我陪你去吧。”

    何熙也需要人,就同意了。

    倒是李一民想的全面,“这要是还不下雨,过几天小王村和柳河村八成会找来,怎么办?”

    何熙就笑了,“那就让他们等吧。“

    杨二宝是个心急的人,当天晚上就让李小静送来了两千块钱,何熙给他写了张收据,按了手印,算是有了启动资金,第二天,何熙就带着李仲国去了海州。

    张庄镇就是海州下属的镇子,但这会儿交通不发达,只有客车来回。

    何熙和李仲国是天不亮就离得家,先是坐的牛车到镇上,然后又等了一个小时的车,才坐上了客车。

    等到了海州的时候,都下午两点了,两个人也不敢吃饭,一路打听一路走,下午五点才找到海州柴油机厂。

    这会儿正好是下班的点,就瞧见随着下班铃声响起,厂子里一下子涌出上百辆自行车。

    年轻的女孩穿着红的黄的格子的各样式的外套,骑着车高高兴兴的说笑。年轻的男孩子勾肩搭背,骑着车说着要看什么电影,也离开了。

    在滚滚向前的潮流中,何熙和李仲国是方向完全相反的两个。

    何熙还好,她见过比这个更恢弘的下班——堵车,绕城路上常年小汽车拥堵,上千辆排排队都是小意思。倒是李仲国是真惊了——“怎么每个人都有自行车啊,咱们村才一辆。笑的都好开心,穿的也洋气,大厂就是不一样。“

    何熙在人行道上往前走,李仲国跟着她小声嘟囔:“什么时候我们也能过上这种日子?!”

    何熙挺认真地说:“快了!”

    即便她不做生意,但八十年代本就是辉煌的,我们的经济开始稳步向前,人们的日子越来越好,到了中期取消各种票据后,别说自行车,电视冰箱都开始进入普通人家。

    不过李仲国却不敢信:“怎么会,咱们村一年人均收入才76块,一辆自行车怎么也得一百块,哪里买得起?”

    何熙这会儿已经站到了保卫处前,问了看门的人一句:“同志,我想找销售科史佳林科长。”

    看门的是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人,探头一看就问:“史佳林?他是科员啊,怎么叫科长了?”

    何熙是按着后世的报道找人。

    从1982年起,商品经济兴起,产量扩大,包销占比减小,导致很多工厂开工不足,一些有头脑的厂长学会开始走出去——不是坐在原地等着订单,而是去了解用户需要什么,再生产什么。由此扩大了生产,提高了效益。

    何熙翻看那时的报道,有不少开拓者。

    这位海州柴油机厂的史佳林也是做的很好的一位。

    沪城离得太远,何熙就瞄准了他。

    就是没想到现在史佳林还没有提干,她说:“对,就是史科员,我们这不是尊敬吗?”

    对方看了何熙一眼,“你们找他干什么?”

    何熙回答:“我们是村办民营厂,想买点机器。”

    大叔人不错,解释说:“那不成,我们厂子的产品都是卖给国家单位的,不零售。你们这样的来的多了,没人能买到,别费心思了,回去吧。”

    李仲国想说点啥,人家把玻璃窗拉上了。

    何熙又问了两次,人家倒是态度不错,但就一句话,不用找,没用。

    这会儿下班的工人都走光了,天也有点暗了,李仲国又郁闷又着急:“那怎么办?”

    何熙本也没准备今天能做什么,只是认认路,她指了指旁边:“那是家属院吧,走,咱们先找个住的地方。”

    这会儿商业不发达,海州又不是沿海发达城市,压根没什么小旅馆,招待所又住不上。不过何熙和李仲国人长得好看,嘴巴又甜,两个人合力堆着璀璨的笑容,拿着村里的介绍信问了一路,终于找到个愿意收留他们的人家。

    一晚上五毛钱,不包饭菜。加饭菜的话,是一人一毛。

    自此,何熙和李仲国每天都分头晃荡,找这位史佳林的信息。

    当然,李仲国问,何熙就回答在江城柴油机厂听说的。这都是一个系统的,李仲国也没怀疑。

    何熙人长得好看,就在家属院里跟大娘大妈们套近乎,李仲国则去认识了几个家属院的待业青年,三天下来,终于打探到了一些有用的线索。

    海州柴油机厂销售科科员史佳林,28岁,大学毕业,头脑灵活,技术过硬,自从他分配到海州厂,业绩节节攀升。

    他没结婚,没女朋友,天天工作。住在单身宿舍,不过每天航线不确定,毕竟销售需要出差也多。

    这会儿他就不在海州,要两天后才回来。

    何熙守株待兔,史佳林还没到,倒是收到家里来电报:小清河断流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