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瞪了一眼陆万胜,然后饶有兴趣的看了一眼这名站出来的大臣,似笑非笑的说道:“徐卿,看来你对这火药了解甚深啊!”
“回陛下,微臣曾于通州练兵,没少与火药打交道,深知火药之威力。”此人正是礼部右侍郎徐光启,曾多次上疏建言向西洋购买红夷大炮。
这时,几名兵丁已经将火药桶打开了,朱由校看了一眼后转向徐光启,问道:“徐卿,去看看这火药质量如何?”
“臣遵旨”徐光启上前一步来到火药桶上前,随手抓起一把火药凑到鼻子前闻了闻,又用手指捻了捻火药颗粒,然后将火药小心翼翼的放回木桶里。
“陛下可否让人把桶里的火药全部倒出来。”徐光启躬身请示道。
“准了”
一名兵丁拎起木桶将火药摊开在一张事先准备好的苇席上,徐光启从前后两处分别抓起一把火药,放在手心里仔细比对过之后,来到朱由校身前禀报道:“陛下,臣刚才仔细查看过了,发现这桶火药有两处不足。”
“哦,哪两处?”朱由校饶有兴趣的问道。
“陛下,请看这前面的部分是位于木桶上面的,而后面的部分是位于木桶底部的,陛下可发现这两处的火药有何区别?”徐光启上前分别指着前后两处的火药问道。
朱由校上前仔细观察了一下,从前后两处分别抓了一把放在手心里比对着,其余众人也好奇的上前查看起来。
很快,朱由校就发现有何不同之处了,这前面的火药颗粒明显比后面的颗粒要大,尤其是最后面的已经无颗粒感可言,而是粉状的。
“陛下,这前后两处的火药颗粒明显不同,这是在火药制作时技艺不精所致,上好的火药应该外表干燥、颗粒大小一致。如此火器施放的时候才能不出故障。这只木桶上的封条写着‘成造连珠炮火药’的字样,按照《工部火药须知》要求,颗粒应是黍米珠大小。陛下请看,前面的火药颗粒明显比黍米要大,后面的明显要小,显然不符合要求。”
朱由校点了点头,他对这个时代的火药了解的不多,但也知道火药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火器的施放效果,不能忽视。
“此为其一,徐卿刚才说有两点不足,另一点不足在哪?”
“回陛下,另一处不足在于火药的配方不对。臣刚才抓起一把火药闻了闻,发现硝的用量明显不足,臣观戚少保所著《纪效新书》中火药配方需按硝一两,硫一钱四分,炭一钱八分,其中硝的用量最为关键,此桶火药中硝的用量不足会导致火药威力大减。”
“陛下,臣有一言要禀报。”这时身后又有一名大臣站出来,走到朱由校身前躬身说道。
“讲”
“陛下,徐大人所讲的火药配方出自《纪效新书》,但工部须知中所使用的配方并不是依照此书定的,况且每种火药的配方皆有不同,徐大人不能将《纪效新书》上所载的配方搬到工部来。我大明自立国以来最重火器,火药配方也屡屡改进,各种兵书中记载的配方都大不相同,工部也制定了一套配方,用于不同种类的火药。因此臣以为此桶火药完全依照工部须知所制,并无不妥。”工部右侍郎督理城守军器事务王维俭瞥了一眼徐光启后,辩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