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日,当同乐驾崩的消息传来后。萧禹就知道大祸将临。他本有意弃官而走,无奈当天上都城内就戒严了,他想走也走不了。
7月12日。世平太子、长沙郡王两派打起来地时候,他惶惶不安地躲在家中。当天,世平太子一方就把长沙郡王一方赶出了上都城。紧接着夜里,就开始抓捕太尉、虞士基两派的余党。萧禹本在继位之争上处于中立一方,但在这个时候再无中立可言。许多保持中立立场的官员。也遭到了太子方地逮捕。
又是在这个危急时刻。胡裕找到了他。让他马上回吏部参与行动,把那些将要抓捕官员的履历挑选出来。萧禹没有拒绝。他知道这个时候拒绝胡裕,也就等于拒绝了生路。在这种情况下,他算是正式加入世平太子一方或者说是东王一党。
他吏部消息比较灵通,得知了王被缉拿的消息后,也曾设法为他说情营救。无奈,王的上司是太尉一党之人,王本人与他的上司关系密切,东王一党人认定王是太尉一党的人,抓住王后不到一个小时就处死了他,连他的家人也没有放过。
上都城就在这种人人自危的黑色恐怖中,熬过了一周时间。到7月18日,支持太尉的第十五军团和卫公陆晴、鄂公庞毅家族军共计七万余人抵达上都城下,会合了太尉等留守在上都制造司的三万余人,人数已经超过了东王一方。上都局势,也由此发生了转变。
7月20日,太尉一方地军队利用上都制造司众多的攻城器械,对上都城展开了猛攻。不到一日功夫,就攻破了城墙。攻守双方的军队,当夜在上都城内展开激烈地厮杀。
第十五军团是乙等军团,兵源多数来至岭南地区,大多数人从未见过繁华的上都城,交战时不免一部分将士起了贪欲,在城中四处烧杀抢掠。
太子一方的军队虽然誓死奋战,但本方军队中有三成是各府的护卫,相互互不隶属,又各自为战,防线屡屡被攻方突破,严重影响了上都城的整体防御。
三天巷战之后,太尉方地军队夺取了大半城区后,准备全力进攻皇宫。东王等人见已经守不住上都城了,便下令己方地人员、部队撤往城外。幸好,萧禹的家没有被太尉方地军队占领。他带着全家人跟着东王等人退出了上都城。
而此时的上都城,早已是一片狼籍,大火烧毁了三分之一的城区,十余万上都城的百姓死在这场灾祸中,成了这次内斗的陪葬品。
由于太尉一方的军队紧追不舍,东王等人只能一路往北逃窜。在逃到信阳一带。遇到了正要前往上都城地北王、卢公、晋公等家主们。北王等家主随后给太尉去了一封书信,希望太尉先退兵,双方再商议解决分歧。
太尉见北王等人的信后,命令所属部队停止追击,战事这才暂时告一段落。随后,东王等人在信阳城与太尉等人进行了会谈,商讨解决继位一事。不过在这次会议上,双方意见还是达不成一致,结果仍是不欢而散。
信阳会谈之后,在东王的劝说下。原本保持中立的北王等人,也加入到世平太子一方的阵营。东王、北王等人随后返回了东王的封地——东都洛阳。
而太尉在信阳会谈后也返回了上都城,并在7月26日为长沙郡王举行了登基仪式。长沙郡王登基后。称号——天佑帝。
东王、北王在听到长沙郡王登基的消息后,也在7月30日,在东都洛阳为世平太子进行了加冕仪式,称号——安乐帝。并成立了新的内阁,广发檄文以讨伐上都的伪帝和叛逆。
檄文主要是发给各世袭家主们,以争取他们的支持。内阁命令,主要是对驻守各地地甲等、乙等军团发出。其中,西部战区的四个甲等主力军团和正在番州执行讨伐任务的张锐这支军队,更是两派争取地主要对象。
胡裕是安乐帝一朝的新任内阁大臣,他知道萧禹与张锐的私交非常好。便命提议由萧禹为使者,向张锐传达内阁命令。这份安乐内阁发出命令,要求张锐立刻率兵返回荆州。在襄樊一带布防,准备随后的向上都城进攻。
在这份命令上,还加封了张锐的爵位、军衔各一级。也就是说,只要张锐按令行事,那他现在就是二等侯爵和上将军衔了。特别优厚的条件。再加上好友劝说。胡裕等人感觉己方至少有七八成的把握能争取到张锐,张锐会尊令行事。不过。萧禹却对此没有信心。通过两年前的那次新年阅兵式后,他便知道张锐其实在心里看不起世平太子,为他效力的可能性非常小。再加上张锐和太尉等人的关系不凡,要是天佑帝一方也有同样地旨意送到,张锐很有可能投靠到太尉一方。
然而,他不能违背命令,于是带着这份内阁命令来见张锐。他知道张锐脾气虽不好,却很看重朋友情谊。即使双方政见不同,也不会借故对他痛下杀手。所以,这趟差使绝不会有性命之忧。
萧禹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有选择地对张锐说了一遍,并不急着催促张锐马上答复,也没有规劝他非得投奔自己一方。他知道张锐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索性一切由他自己作主。
在萧禹讲完之后,李伯药也把自己所知道地事情经过讲述了一遍。他本人是主动参与到派别之争当中的。他身为虞士基的下属,又被虞士基提拔过,即使他不主动参与其中,在外人的眼中,他也是虞党成员中的一员。
这种身份,在虞士基与高颖、贺若弼争斗时就更加明朗了。虞士基把他当作心腹对待,每次在召集心腹议事时都不会忘了他。
7月12日,虞士基逃出上都城时,也命人通知了他,所以李伯药也有时间带着自己地一家人逃出城去。他也去了上都制造司,除了那之外,他拖家带口地还真不知道该逃往何处。
在百里杨带着上都制造司的人员和张锐地家眷撤离时,他也想跟着逃走。也许是他的能力过于出色,以至于虞士基随时都把他带在身边,他就是想跑也没有机会。
信阳会议之后,天佑帝登基。他因为在上都之乱时表现出了“坚定”的立场,被加封了一级爵位,还被提拔为监察院的二品参议。
随后,天佑一朝内阁也对各甲等、乙等军团发出集结命令。也是因为他与张锐私交甚好的关系,太尉和虞士基一致认为他最合适担任为张锐颁旨的使者。
他带领的这份命令中,也有对张锐的封赏,不仅加封张锐爵位和军衔,还升任张锐为军机处参议长。也就是说,张锐只要接下了这项命令,他也就成了天佑一朝的内阁大臣。
因此,与萧禹相比,李伯药来说服张锐,更是有百倍的信心。在外人的眼中,张锐本来就是太尉一党之人,再加上如此厚重的加赏,只有傻子才会拒绝。
然而,当他发现萧禹居然捷足先登时,信心大挫,对于能否争取到张锐,他心里不免有些打鼓了。张锐是个重情义之人,张锐与萧禹的私交,明显比自己深厚,如果萧禹以友情为重说服张锐,自己就落下风了。幸好,直到现在萧禹也没有多说话,他才略感放心。
听完萧禹和李伯药的一番话后,张锐又陷入了沉思。他不得不认真思考如何抉择了,尽管这种抉择是他极其不愿意面对的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