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佬直接掏枪顶着他的脑袋,其余湖北兵也把枪栓拉的哗哗响,武卫中军的炮兵被当场缴械。
后面的步兵见起了冲突,上前助拳脚,两边还算克制,没动家伙,只用拳脚,武卫中军中不乏善扑营的爷们,可依然在群殴中被湖北佬揍得鼻青脸肿。
没等告状到荣禄这里,缴获的大炮已经开火。
德国进口的克虏伯大炮瞄准围墙就是一炮,当场炸出一个大洞,围墙后面的守军死了十几个,也不知道谁打开一个口子,把跃跃欲试的拳民放了进来,上千红包头嗷嗷叫着冲了上去,没什么刀枪不入,只有尸体狼藉。
鲜血更加刺激了拳民的恨意,人潮源源不断,义无反顾,纳兰冷眼旁观,他才不吝惜别人的生命,一条命换敌人一颗子弹都值了。
使馆区真的扛不住了,原本能抗五十六天的战役,在金鳞军的攻击下一天都没撑到,其中原因多样,攻击太猛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列强使节之间意见不统一,最终投票表决,决定接受条件,撤离北京。
撤离的具体条款还得谈,又是克林德代表各国使馆出面,大清方面则是最强阵容,炙手可热的端郡王载漪出马了。
端王那可不是一般的红,这位主儿不但是御前大臣,还统领着虎神营,兼着总理大臣的职务,政治外交军事一把抓,他还在王府里铺坛练拳,和各路大师兄打得火热,义和团都听他的招呼。
除了这些个,端王的儿子溥俊是慈禧相中的储君,即将代替光绪成为大清新一代皇帝,所以端王在这场风波中上蹿下跳,极为积极,属于主战派头面人物。
他到底是郡王,又是总理大臣,纳兰区区一个四品官儿不足以抗衡,但是真的面对洋人时,纳兰发现端王就是个废物,除了装模作样,啥都不会。
克林德憔悴了许多,大热天依然穿着黑色三件套洋装,呢子高顶礼帽,普鲁士男爵的派头勉强维持,但是衬衫袖口的血迹出卖了他的狼狈,他摸出一张皱巴巴的纸,磕磕巴巴正要念,被纳兰阻止。
“你没资格提条件,我的规矩就是规矩。”纳兰说,“一小时内所有人撤离东交民巷,不许携带武器,每人允许一件随身行李。”
“我们有伤员。”克林德说。
“我们可以提供担架。”纳兰针锋相对。
“我们的私人财产……”克林德还想说点什么。
“不是允许每人一件随身行李么?”纳兰质问,“你还想把桌椅家具都搬走不成。”
“我抗议。”克林德额头的青筋在跳动,“你大概不知道,德国军队正在开来的途中,你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将增加你的罪行。”
纳兰说:“你们的军队开不过来了。”
克林德说:“你以为聂士成将军的军队能阻止列强的铁蹄么?”
纳兰说:“聂军门就够你们喝一壶的,遑论刘骁。”
克林德说:“谁是刘骁?”
纳兰说:“你少打听。”
谈不下去了,大清寸步不让,从未有过的强硬,这也在使团众人的预料之中,中国人向来色厉内荏,朝令夕改,嘦再坚持一下,这个蓝将军就会改主意。
自始至终,端郡王连个半句插话都没有,似乎只是来旁观的。
克林德回去了,端王也走了,一小时后,迟迟不见使团撤离,纳兰正要下令开炮,荣禄派人来请纳兰,有要事相商。
“告诉中堂大人,末将没空。”纳兰毫不客气怼了回去。
荣禄是堂堂的军机大臣,说话竟然不好使,却又无计可施,国家已经乱成这副模样,他也顾不得尊严了,亲自跑来找纳兰,直接把话挑明,洋人不能出京。
“不是你们下最后通牒让洋人十二时辰之内离京么?”纳兰大为不解,“怎么一会一个变,别说洋人,就是卑职也糊涂了。”
荣禄一跺脚:“此一时彼一时,洋人不能出事,一旦出事,你我万死莫辞。”
纳兰说:“卑职是个武将,中堂大人请明示。”
荣禄说:“洋人无理都要闹三分,得理更加不饶人,自古以来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你现在已经打死打伤大批洋人,剩下的再有三长两短,将来如何收场。”
纳兰说:“把他们送去天津,就不会再有死伤。”
荣禄说:“这事儿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也不算。”
纳兰顿时明白了:“卑职懂了,京城乱不乱,端王说了算。”
荣禄欣慰,这小子总算不辜负湖北佬九头鸟的名头,不算太傻,京城的复杂政治局面一点就透。
最喜欢乱的人是端王,只有浑水才能摸鱼,此刻端王正急匆匆赶往紫禁城面见太后,声称自己刚和洋人谈判回来,东交民巷的公使团开出一些要求,只要朝廷办到,就拍电报给天津的联军,就此罢兵。
“洋人想要什么?”慈禧问了一句。
端王拿出一张纸念道:“第一条,由列强决定皇帝的住所。第二条,列强代大清朝廷征收钱粮税赋。第三条,列强代大清掌管全国兵马。第四条,归政皇帝。”
一只戴满珠宝和长长假指甲的养尊处优的手重重拍在龙椅扶手上,慈禧不敢相信洋人如此猖狂,这四条没一个能答应的,没了赋税和军队,朝廷还是朝廷么,归政皇帝,自己就是第一个被清算的。
洋人这是不打算好了,那就别怪老太太下狠手。
“端王,你觉得这一仗能打么?”慈禧在做最后的心理建设。
端郡王载漪以头抢地:“太后,有几十万扶清灭洋的义民,何愁打不赢。”
慈禧道:“找几个翰林草拟宣战诏书吧,要写出大清的国威来。”
载漪又是一个头磕在地上:“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