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将们想的没有文官谋士那么复杂,他们只在李世民的话中感受到了热血以及......立功的机会!
他们多是靠着隋末的乱世起家,打得是内战,功劳再大也觉得差点意思,哪有抵御外族入侵来的痛快。
抵御外族,无论成败,他们都是可以青史留名的啊!
不管众人是怎么想的,他们都没有其他的选择。
李世民做了决定,他们就要支持——这是站队者的基本素质,也是他们的唯一的选择。
不照做的话,李世民日后肯定会找后账,他之前的付出和所承担的风险会因为李世民的一句话而付之东流。
大家求得是荣华富贵,不能和李世民顶牛。
再者......你李世民是在拿李氏皇族的生死在赌,我们怕个锤子!
大不了见机不对再找个老板而已......
这就是君臣之间的真实关系.....君臣相得只是文人的美好幻想而已,尤其是在这个家族利益大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时代更是如此的红果果。
皇帝给臣子荣华富贵,臣子为皇帝打工,仅此而已。
李世民没能完全明白林小野的那套文明理论,但是不妨碍他活学活用。
李氏皇族的异族血脉很浓,为主流所诟病不是一次两次了,李世民当得是汉人的皇帝,就要把自己标榜成汉人,有什么能比成为华夏的守护者更具权威的证明自己呢?
占据道德制高点只是李世民的一个考虑,他更多的考虑是接着林小野的预言来调整大唐的军力配置。
关中以外的军力过多,已经影响到了长安对地方的控制,而且不少将领也有了拥兵自重的趋势,罗艺就是典型的代表。
他要趁机收回河南府和江南道的兵权——江南道的世家力量太强了,杨广的结局告诉他江南道有多重要,他需要完全掌控那里的军事力量才安心。
如果林小野听到李世民的言论只会是微微一笑,然后左耳进右耳出,该做什么还做什么,他听过更多更不要脸的话,早就免疫了。
但李世民的这帮心腹不能把他的话当做空气,每一个安排都需要不折不扣的去执行。
李世民不愧是多年的统帅,安排起林小野的那份计划来丝毫不拖泥带水。
军事方面,他安排李孝恭带两千玄甲军赶往洛阳,与屈突通手下的两万驻军换防,屈突通会带着两万洛阳守军和五千潼关守军调防高陵。
程咬金带着兵符前往相州调兵入关。
段志玄带两千右武候为骑兵直奔朔方方向与李靖会合。
李道宗走太原、晋阳,率当地折冲府两万府兵北上幽州监视罗艺,并在幽州一带设立防线,防止罗艺和庐江王李瑗作乱。
尉迟恭率右骁卫进驻武功。
独孤彦云领兵符前往关中各折冲府,调集府兵一万进入泾阳驻防。
柴绍、马三宝召集娘子军旧部三千人调防苇泽关。
秦琼、张公瑾等人快马前往蜀中调集府兵,走金牛道向北入杨陵驻防。
李神通领监门卫与左武侯卫坐镇长安。
文官方面,萧瑀接手兵器监与将作监,倾力打造小型投石机、连体长车、马鞍、马镫、马蹄铁等装备。
杜如晦接手兵部,负责给军方的粮草调度。
房玄龄、刘政会等人负责民事,一旦泾川有变,他们要保证坚壁清野,尽量减少人口损失。
长孙无忌和唐俭的任务比较危险,他们要进入陇右道去和颉利谈判边境问题,尽可能的拖住颉利,给李世民争取时间平定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