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九十六章 宋濂的思想教育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牛府内。

    宋濂写着字,而苏璟则是在打磨着镜片。

    因为没有专业测量眼睛度数的机器,所以苏璟也只能采取笨办法,打磨到一定程度就让宋濂尝试一下。

    直到宋濂确定没有问题了,再打磨第二片,最后做镜框。

    一旁的朱标则是随侍在两位老师的左右,静静的看着。

    宋濂奋笔疾书,虽然年迈,但握住了毛笔,整个人便散发出一种精神抖擞的感觉。

    宋濂的文学成就高,书法自然也是当世大家。

    挥毫泼墨间,自有其神韵蕴含其中。

    苏璟坐在一旁,全神贯注,小心的打磨着镜片。

    镜片不打断的摩擦,在毫厘之间不断的削弱。

    粗目和细目的砂轮来回切换,全凭着苏璟自身的感觉。

    朱标看着两人,只觉得这两位老师都是天下少有之大才,自己能够得到这两人的教导,实在是荣幸。

    没过一会,苏璟这一个阶段的打磨结束,起身来到了宋濂身后。

    不过他并未出声,因为此刻他也被宋濂所写之字吸引了。

    上辈子,苏璟虽然不是什么书法高手,练字也练的极少。

    不过作为一个有钱人,家中还是收藏了不少传世名家的作品,也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宋濂的书法,与另一位书法大家宋克合称‘二宋’。

    走的是赵孟頫的风格,尤其是小楷,魏晋风韵,唐人法度兼具,可以说是非常好的。

    此刻的宋濂,写的便是小楷。

    书法讲究一气呵成,故而苏璟虽然来到了宋濂身后,却没有任何的打扰,只是静静的等待着。

    直到一炷香之后,宋濂这才收笔。

    “呼~~~~”

    宋濂轻吐一口气,又看了一眼自己刚完成的作品,十分满意。

    “好一派清丽婉约,又不失端庄沉稳,有赵孟頫之风格,又不乏王献之《洛神赋》的踪迹,真乃是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苏璟无比感慨的赞美道。

    这样水平的书法,还是亲眼所见写成,这要是上辈子,花钱都不一定能见到。

    “谬赞了谬赞了,哪能比肩赵孟頫和王献之呢。”

    宋濂立刻谦虚道,不过脸上的笑容倒是无比的开怀。

    毕竟无论是赵孟頫还是王献之,那都是古往今来的书法大家,深受推崇。

    特别是王献之,虽然他是王羲之的儿子,但他的书法水平并不在其父之下,在后世之名,也是更盛王羲之。

    也就是到了苏璟前世的时候,王羲之的影响力才逐渐超过了王献之。

    现在这个时候,一个书法家能够被评为有王献之的踪迹,那已经是莫大的荣耀了。

    “苏师对于书法竟也有如此高的见地!”

    朱标十分惊讶的说道。

    只因为他看过苏璟的毛笔字,也就是童生的水平而已,他一直以为苏璟的书法水平不行,应该是不喜欢书法。

    没想到苏璟将宋濂的字点评的相当到位。

    “不若仁远伯也来书写一幅如何?”

    宋濂朝着苏璟说道。

    听到苏璟将自己的字夸赞的这么好,宋濂便也想看看苏璟的字了。

    “不了不了,我还是不献丑了。”

    苏璟立刻摇头拒绝。

    好家伙,他的字要是搁在上辈子,那还是勉强说的过去的。

    但现在,读书人全员毛笔字的时代,只有一个词形容:丢人!

    宋濂还以为苏璟是谦虚,又道:“仁远伯随意写就好。”

    “真不用了,宋大人,我的字牛懿知道,难登大雅之堂,不丢丑了。”

    苏璟再度拒绝。

    宋濂微微蹙眉,不由的看向了一旁的朱标。

    朱标面露难色,这他好难回答。

    总不能在苏璟的面前说他写的字很垃圾吧。

    好在宋濂并没有坚持下去,而是看向苏璟手中的镜片道:“难道这就做好了?”

    苏璟摇头道:“哪有这么快的,宋大人,你先试试看,有什么感觉告诉我,我再调整。”

    宋濂随即将镜片接过在眼前看了一下,只觉得头昏眼花。

    “不行,看不清楚。”

    宋濂立刻回答道。

    “好。”

    苏璟重新拿过镜片,再度开始打磨。

    此时的宋濂也相当好奇的看着苏璟打磨的过程,他全神贯注的样子,倒是和刚才宋濂写字的时候颇有些相似。

    “这玻璃已经足够神奇,想不到竟然还有如此功用,着实让人震撼啊!”

    宋濂颇为感慨道。

    苏璟没说话,依旧在专心致志的打磨着镜片。

    而此刻朱标在一旁解释道:“宋师,镜片能够让人看清楚的原因是因为…………”

    朱标直接当起了科普小能手,为宋濂详细解释起到镜片的原理来。

    宋濂到底是能当上翰林院承旨的人,虽然已经年迈,反应说不上多快,但思考的能力还是具备的。

    最重要这是太子朱标的讲解,宋濂必须得听,还是认真的听进去。

    “原来如此,这镜片之中蕴含着这般道理,仁远伯果真是奇才。”

    宋濂颇为感慨道。

    对于朱标的科普,他也没有完全的听懂,但也大致明白了镜片是做什么用的了。

    朱标趁机道:“宋师,这镜片之中蕴含的道理,能够为大明乃是全世界的百姓解决看东西的问题,这样的事情难道就会比读圣贤书差吗?”

    在苏璟身边呆了许久,也学了很多。

    朱标早就没有了士农工商的排位想法,苏璟职业教育的理论,他也是接受最快的那一个。

    而早年一直跟着宋濂学习四书五经,宋濂内心典型读书人的想法他也知道。

    别看宋濂在朱元璋面前好像没提什么意见了,但事实上对于苏璟的职业教育,还有科举教育体系,依旧是有着不理解的。

    宋濂看了一眼太子朱标,点了点头说道:“的确如此,眼镜此物若是能普及,那是造化苍生,功德无尽!”

    读书人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就是眼睛了,读书写字都离不开眼睛。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