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两个电话的验证,事情大概搞清楚了。2012年,老广给P城以协议方式建设了一条路,P城给老广补偿了一块地,而这条路的建设单位正是S公司。问题是,这样重大的工程换土地的协议居然没有指定地块,只规定了补偿地块的面积。市中心的地块和郊区的地块是天差地别的啊,为什么呢?这样的协议也能生效?这里可以肯定的是两点:第一,老广和原来P城的领导层关系非常;第二,老广在这层关系中干过什么坏事,不然的话不至于到现在还没拿到地。后面的资料印证了晓白的想法,这个协议路段建设到一半突然停工,而且一停就是半年。在停工的过程中,P城政府反复协调,老广一直不支付工程款项。最后是S公司贴钱将工程建设完成。道路建设完成后,S公司因拿不到工程款,起诉了老广和P城相关部门。反复折腾几年后,P城妥协了,从他们工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款项里面将这条路的费用强行划拨给了S公司。正如S公司一位领导所说:“他就是个流氓。”
在此过程中,老广在P城以极低的价格买到了两块地。现在的项目地块已经开发完毕,另一块相邻的地还空着。信息了解得七七八八,条理开始清晰了起来。最后要做的,就是将资料里面的相关数据、时间、负责人通通背下来。正如前面所说的:“要比老板更了解项目资料。”
回顾资料,还原过程,从整体上来说,这其实是一个不错的战略。我以投资人的身份到一个小城市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乘此过程争取尽量多的资源。比如用很低的价格买到一块地,做地产开发。然后再看哪个更赚钱就先做哪个,不赚钱的就先拖着。等钱赚到手,就把原来的东西进行处理,能得多少是多少。稳赚不亏的买卖,怎么就搞成这样了呢?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聪明反被聪明误”吗?
从纯粹商业的角度来说,智慧和聪明最大的区别在于,获利的长远与短视。比如说,规划要求小区主路边要有两个出入口,设计上也是这么做的。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把其中一个出入口变成了两个门面,增加了一百多万的收入,这样可取吗?原来是有很多这样的案例,但你知道他们都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吗?很多人理解的成功商业活动都是,我赚得盆满钵满,别人都痛哭流涕一无所有。时代不同了,那样的商人只能存在于顶层设计中。我们更应该关注如何提高商业活动中的“帕累托效率”。所谓“帕累托效率”,是用来衡量资源分配及利用效率的工具,也可称为“帕累托最优”。有一个犹太人的故事准确的说明了什么是“帕累托最优”,话说两个小朋友为了分一个橙子想了个好办法,一个分,另一个先选,于是两人都认为很公平,满意而归。但一个小朋友是要用橙子皮烤蛋糕,橙子肉太酸便扔掉了;另一个小朋友喜欢吃酸酸的橙子肉,把橙子皮扔掉了。如果两个人从一开始就说清楚自己的需求,一个拿走橙子皮一个吃掉橙子肉,就是所谓的“帕累托最优”,也就是提高了“帕累托效率”。
这里有一个原则,那就是绝不要和政府陷入“零和博弈”。所谓“零和博弈”就是,竞争双方加起来的获益是零,如果一方获益,另一方必须损失。老广的错误在于,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实力,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陷入了与政府的零和博弈。
另一个原则:快。《孙子兵法》:“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我们要占领意识形态的高度,有足够的势能。《孙子兵法》“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比如在P城的项目中,老广是做为一个投资商出现的,既修路又开发地产,势能足够。“节”可理解为快节奏,“静则若处子,动则若脱兔。”在最短的时间内赚取现金才是王道,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得太快,谁都不能保证明天的政策不会变化,特别是房地产投资这样的资本集中型行业。老唐必然是在“节”上出了问题,为了一些小的利益,私自改动规划,导致很多问题一拖再拖。项目本来问题就很多,时间一长就会把更多的问题牵扯进来,等到要爆发的时候早已经一锅粥了。量变引发质变,很多危机的爆发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