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安竟给奴婢一种感觉,似曾相识啊!”
“哦,似曾相识?。李治笑道:“你怎么会见过他?。
这宦官一脸的茫然,道:“看见他,有种以前看秦府十八学生的感觉,但他到底和哪个学士相近。奴婢老了,脑子糊涂,竟想不起来了”。
王平安的性情与杜如晦极其相似,尉迟恭早就说过,往来书信也提过,宫里哪有秘密,这宦官当然知道,他拿了王平安的好处,自然就要说上几句好话。
果然,李治笑道:“原来你也有这种感觉,早听尉迟爱卿说过,他象克明公。
很好,传他进来,孤要见他”。
尉迟恭说过一万遍也没有用,他不见得能想得起来,可身边人只提一句,他立时就记起这回事了,他跟谁熟,就信谁的话。
这宦官连忙出去,笑着将王平安引了起来,偷偷对王平安道:“行礼之前,先看一下殿下
王平安轻轻点了点头,这是在指点我啊,看来黄金没白给!
进大殿,王平安目不斜视。先看向书案后的太子李治,就见这位以窝囊之名,名垂史册的大唐高宗,全无半点史书上说的病态。面色红润,相貌英俊,年纪不过二十出头,正双手放在案上,笑眯眯的看着
己!
王平安上前一步,撩起衣襟跪倒,道:“草民王平安,叩见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李治心中却想:“咦。他看我,举止平和,一点不象别的士子。倒头便拜,颤颤怯怯的样子!”他的性子也很温和,抬手虚扶,道:“免礼,王爱卿不必多礼”。
王平安却仍旧将大礼行完。这才挺直身子,又看向李治!
李治心中大喜,他又看我。他果然和别的士子不一样,真的和克明公相似啊!
其实,李治并没有和杜如晦有过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接触。杜如晦去世时,他还是个幼儿,对于杜如晦的一切,都是听的传闻,但恰恰是听的传闻,而非真的接触过,没了真实的比较对象,所以他才会大喜!
杜如晦见李世民时,那时时唐政权还刚刚建立,敌国强大,唐政权能不能长久的存在,还是个未知数,而李世民的年纪和现在的李治差不多,又非长子,地位并不巩固。在当时的情况来讲,并非是最好的投靠对象!
但杜如晦那时却很有名了。他来见李世民,属于双向选择,在李世民选他的同时,他也在选择李世民。在这种情况下,他先看看李世民,就很正常了,是稳重的表现。没有上来就磕头,大叫臣以后就跟着殿下你混了,定要保殿下成为一代英主!李世民对于这种稳重,是非常欣赏的!
至于日后,李世民当了皇帝。而杜如晦当了宰相,别人便将他俩当初见面的事,生搬硬套地编成了名臣遇明主的佳话,越传越离谱儿,说得多了,自然也就成真事儿了!而李治听到的,就是这种走了样儿的传!
李世民是李治终生的榜样。无时无刻不想着学习父皇,虽然别人学得比他还象,以至于他把老婆当成了爹,乖得不得了,可现在他还是有样学样,努力向李世民学习的!
王平安看自己,这岂不是历史重演,自己就是年轻时的父皇,而王平安就是年轻时的杜如晦啊!
李治从书案后转了出来,大尖来到王平安的跟前,将他拉起,满脸笑容地道:“王爱卿,你就是孤的克明公啊!”他一兴奋,便将心里的话说了出来。
李治心里是明白的,但王平安却听得莫名其妙,太子怎么没头没脑的来了这么一句?
他哪里知道尉迟恭替他使劲地吹嘘,而米小苗使劲地证明他有事。就在刚刚那大宦官还替他“提醒”了李治,前后如此多的铺垫,李治有这么一句话就不奇怪了!
李治拍着他的手,把王平安想象成一代名相,而自己就是英明的父皇,他笑道:“孤听说你要考医科?不行不行,这绝对不行,你必须考进士,孤日后的左膀右臂。岂能不走进士出身”。
王平安差点把嘴咧开。茫然不知所措,实是不知该怎么回答才好!
那宦官陪着笑脸小声道:“无病的赈灾新法确走了得,奴婢听说,皇上已经下旨,以后就要按此例实行了”。又提醒了一下李治。
李治笑道:“无病,这个字就是父皇给你取的啊,连父皇都夸过你呢”。他越看王平安越顺眼,忽然问道:“无病,你会写诗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