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亡于匈族之手,大仇未报,剃发以警示自己!”
萧文的说法,流传的很快,通过商队之口,很快便扩散向了四方。
在这个娱乐稀少的年代中,这种至孝的行为,让人钦佩万分,人们自然是交口称赞。
而涿县县令离职在即,听闻这个消息以后,次日就匆匆来到了萧家庄探查真伪,一看到萧文醒目的光头后,为之大喜当即就返回了县衙,将萧文的事迹上报郡城山阳县,举萧文为“孝廉”。
为父欲报仇而剃发明志,其父又是以县尉的身份战没疆场,这太符合当下的价值观了,郡守迅速同意了举萧文为“孝廉”,甚至将这种事迹再报上了州府。
同时也嘉奖了萧文的行为,上报巡查使衙门,请求对萧文晋升勋位在古代察举制的时候,孝廉是当官的入场券,一县能举一个“孝廉”,但到了前朝,科举当道后孝廉反而成了稀有之位,一郡也难举一个孝廉。
毕竟当初“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的笑话,一直备受史书抨击。官吏又怕闹出像以前卧冰求鲤之类的笑话,极少主动去举“孝廉”。
好不容易出一位,自然要当做典型供起来,典型嘛,自然要特别对待,难以提升的武勋爵位,升一升作为奖励不是很正常嘛?
巡查使衙门听到麾下的武勋中竟然出了这样至孝之人,立即为萧文晋升了爵位,从男爵第三等的云骑尉大手一挥,晋升成为了第二等的骑都尉。
代州的官场,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将晋升的手续办理额下来,在萧文剃发明志的二十天以后,巡查是衙门的队伍就匆匆来到了萧家庄,宣布了晋升的命令一下子就让萧家庄凌驾在了一众勋庄之上。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兵营当中,萧家庄的一众士卒,也学起了萧文剃发的手段,在不到十天的时间内,就有三十多人剃掉了长发,以铮亮的光头出现在了众人跟前。
“营长为我等长官!身为部属当为长官分忧!”有人喊出了这样的口号,为了不让萧文的光头显眼,自发主动的开始剃发起来至于其中有没有萧文暗中的推波助澜,后世的历史没有记载,就连文皇的自传中,也没有提及。
不到一个月的功夫,兵营中五百多号人,受到了剃发风潮的影响,纷纷剃发在这种大环境下,不剃发就成了不为营长分忧,看在每月将近二两银子的份上,所有人都顶上了一颗铮亮的光头。
没了长发,许多的士卒心中愤愤,但渐渐的他们也感受到了没有长发的好处,炎炎夏日里顶着一颗光头训练,就连汗水都少了许多,人也轻松了,这种愤愤之意自然也慢慢的没了。
……
萧家庄的勋位升级,从云骑尉升到骑都尉,这样的好事足以让庄子狂欢数日,各方宾客也是贺礼不断,就连左将军居然也派人送来了贺礼,虽然是几本兵书,可这其中的意味,足以让人深思
套句直白的话:这是我罩着的,都长点眼睛!
来贺的宾客岂能不懂?对萧文的重视自然是又提了几分。
这么欢庆的事,却总有不长眼的捣乱,这一日,萧文接到了消息,送往山阳城的两车万块香皂,在常羊县被人给劫了!
涿县发往四周的货物中量最大的就是水泥,但一车水泥才四十袋,每次运送都是数十辆马车开动,护送人数又多,劫匪之流显然不愿意对这种单一又廉价的货物下手,一个过路钱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