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头。高朋带女人去的吊脚楼是安装了摄像头的。1-=11,这么简单的问题,连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能做出的算式,都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但是张亮不敢把这1-=11的实情告诉范洋乡长。他觉得他自己内心里掌握这样的实情就好了。
“我也不知道啊。为什么只剩下11个摄像头呢?”张亮故作凝神地望着范洋乡长说。
“我觉得你的点子狗测探器有问题。要不然我们亲自去检查一下,看是不是只有11个摄像头呢?”范洋乡长提议说。
“这些摄像头还在那儿,如果我们现在过去的话,我们的行动就被对方检测到了。我们就是打草惊蛇了。你觉得我们是按兵不动,还是打草惊蛇的好?”张亮又一次把球踢给了范洋乡长。
难怪邱阅对张亮说过,如果给张亮一个更好的平台,张亮肯定会做得比她邱阅好呢。这就是张亮的聪明过人之处。
“那你说怎么办?”范洋乡长问道。
“这个事情,你就交给我吧。我想让越少人知道这事,就越好办。我先送你回去,我来解决这个问题。”张亮说。
“我还是很想知道你的思路是什么?”范洋乡长说。
“暂时不告诉你吧。到时候我肯定会向你汇报的。不过,你还是要帮我解决经费的问题。”张亮说。
“能用钱摆平的事都不是事。我真希望你能把你处理这事的思路,透露一丝半点给我就好了。”范洋乡长说着,从钱包里拿出四四方方的一捆钱给张亮。
张亮一看就知道这捆钱整10万元。张亮这段时间也为摆平范洋乡长的事情,花费了不少。光是那天晚上就为沈施的医药费垫支了18000元。再加上王莉的开支,话费也不少了。但是范洋乡长出手之大方,也是很难得的。
“有了钱办事就方便多了。对钱的问题,你不要去过多的考虑成本什么的,你只需要考虑能办成事情就可以了。”范洋乡长把钱放在副驾驶位置上,对张亮说。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张亮说了这句话后,就不再说话了。
范洋一路上琢磨着这句话“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张亮最终还是没有把底牌亮给范洋。他送乡长大人回到乡政府后,他直接驱车出了乡政府大门。
“你这小子到底卖的什么关子?”范洋乡长望着他消失的车影,小声地嘀咕了一句。
张亮对范洋乡长并没有卖什么关子。他只是觉得他办的事情还没有十足的把握,告诉他后,他怕自己办的事情没有结果,而花了乡长的钱,而没把事办妥,就是愧对他那个“活诸葛”的称号的。
张亮送范洋乡长回到乡政府后,就到了张丰的店里。他也在张丰的店里买了好几个摄像头。他为了保密,连摄像头也是通过张丰亲自拿到店外交给他的。他不想让店里的导购小姐知道是他买了摄像头。这个时候,张亮谁都不相信,就连导购小姐他都觉得有可能是里应外合的同谋。他现在只相信张丰。
张亮买了8个摄像头后,并不急于把这些摄像头安装出去。他等天黑后,才悄悄地来到吊脚楼那片竹林里。他留了个心眼,在他安装摄像头前,他用电子狗测探器测探一下在吊脚楼上的摄像头还在那儿不。他探测了一番,发现那些摄像头还在没被人拆除。
张亮这才放心地在各个必经通道上安装了摄像头,他安装得非常隐蔽,并且安装了一组反监测的装置,即使对方想用电子狗监测张亮的点子设备,也是徒劳的。
张亮的聪明就在这点上。别人犯下的错误,他绝对不会第二次饭。这是他从孔子的弟子身上学到的。
有人问孔子。
“先生,你那么多得意弟子,你认为,哪一个是你最得意,最优秀的?”好事者问孔子说。
“颜回。”孔子回答。
“为什么是颜回呢?”那个人继续问道。
“因为颜回能做到‘过不二’。”孔子回答说。
张亮弄明白了什么是“过不二”:也就是说如果自己曾经犯过一次错误,那就从自己犯的错误上找到经验教训,绝不第二次犯同样的错误。如果是别人身上犯过这样的错误,颜回也会从他人的身上学到经验和教训,决不重蹈别人的覆辙。
这个“过不二”成为张亮成功的一种为人做事法则。因此,他监测出别人安装的摄像头了,他现在安装了摄像头,聪明的他是绝对不会让对手监测出他的动向的。
正当张亮安装摄像头的时候,一个黑影潜入了这片竹林里。
【作者***】:故事梗概:张亮把1个摄像头为什么只能监测到11个的缘由隐藏起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