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不测风云,紧跟着就应了人有旦夕祸福这一句,徐润站在黄浦江畔,终于感慨的长叹了一声道。
而根据唐廷枢这边的情形来看,就在光绪九年、公元一八八三年,时年五十一岁的他和徐润商议,谋划要为招商局向外国洋行借款,到现在,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的时间了。
据怡和洋行帕特逊说,就鄙人最近所得消息,轮船招商局目前非常缺乏现款。它已向钱庄借入一百七十五万两,而唐廷枢还需另外预借三十至四十万两。鄙人知道他握有开平煤矿股票三千股,为此,他已经向钱庄借入大量款项。因而鄙人深信他们现在必须筹划一笔现款以保持他们对钱庄的信用。
而据徐润自己后来回忆讲,光绪九年,市面大变,各庄号歇业提款,接手诸公,因将船栈房产向洋行抵银,清理庄款。
轮船招商局的危机算起来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因而有有识之士建议改革招商局,这些建议讲,当时限定,凡动局款自万金以上须公议。
说白了,就是针对当时流行的大清国官办企业当中,挪用公款的风气而有感而发的,或明或暗的,都是指向着徐润这位上海滩华界的地皮大亨。
不过情形更加让徐润感到大事不好的是,有人讲,唐道于光绪九年视察欧美回沪之后,辄以局中地基押于怡和,借银二十五万,二十万归局用,五万则擅抵私欠。
也是擅自挪用了公款,加上自己私下腾挪的轮船招商局的局款,就算上头李鸿章不追查下来,左右的同仁们难免没有风言风语,而这让打算借鸡生蛋的地产界前辈为难了。
不过好在这时候,马建忠也在力图挽救轮船招商局的财务危机,据马建忠自己讲,光绪十年招商局借天祥、怡和、宝顺等洋债银七十四万三千余两,还有随后的光绪十一年分新借汇丰洋债银一百十八万余两,截至十五年八月止,净该银八十万二千余两。
一系列的借债和拆解流动资金的行为,终于稳住了暂时的经营危机,不过麻烦的事体还在后头等着呢。
据当时的沪上媒体讲招商局借款这件事体,坊间谣传中法关于东京事件一旦破裂时,几年以前招商局向怡和、旗昌借款和转移船只于洋行(最可能是旗昌)的建议,将重新加以考虑。据说上海旗昌洋行已和招商局订立了立即转移局产的协议,旗昌取得了对财产的绝对权力和控制,包括改换船旗。
而轮船招商局的危机随着中法战争如火如荼的进行,终于引起了阿拉大清国高层的注意,同样根据沪上这家媒体的报道讲,上述建议在1881年秋天即已提出。当时为李鸿章所搁置。而他李本倾向于借款,但当他得悉借款条件和英国国内借款条件不一致,表示了相当的惊讶。
现往情况有了变化。李最终看到了继续经营招商局,至少是不合算的。但是,招商局轮船改悬外国旗帜,除了万不得已,对大清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