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考重开,内阁地震。一次大规模的科场弊案,吸引了大明上下所有人的目光。而这场局真正的胜利者,则无疑是嘉靖皇帝朱厚熜。
经此一事,原本占据有内阁席位的户部尚书孙交告老还乡,杨一清退出内阁,暂避锋芒,但所兼领的部务却没有放下。而趁着杨廷和病休,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朱厚熜就主持了廷推,新入阁的两位,都是被魏水拿银子砸下来的老臣。对于大礼议一事,已经是和朱厚熜穿一条裤子了。
这一局,内阁算是丢盔卸甲,元气大伤。原本同仇敌忾的内阁,已经不是铁桶一般了。
俗话说得好了,屋漏偏逢连阴雨,船行又遇打头风。越是倒霉的时候,就越是会更倒霉,要不怎么说,人要是倒霉,喝口凉水都塞牙呢?
正当杨廷和一党萎靡之时,南京的官员们在南京刑部主事张阳的挑动之下,集体上书,再一次挑起大礼议!
联名的奏疏,洋洋洒洒数千言,恨不得从盘古开天辟地说起,再说到当今圣上是如何的事亲纯孝,最后,便是论证了一点,那就是,‘皇’字尊号,不仅该加,而且,必须加。
南京六部和北京六部相比,早已成了养老的地方。但胜在官职和北京并无二致,一群二品、三品的朝廷大员联名上书,足以引起一场官场大地震了。而雪上加霜的是,京中也有不少的官员,附和上书,虽然官位普遍不高,但胜在人多,声势浩大。
继而,顺天府尹的一封奏疏,成了压弯杨廷和意志力的最后一根稻草。他的奏疏与其说是奏疏,不如说是一封万民信。表达了顺天府百姓,对于大礼议的支持。
其实,百姓于统治者而言,就是愚民。他们到底同意不同意,根本没有人在意。让杨廷和承受不住的,是他看到了官场风向已经不再是吹向他这边了。
“罢了,罢了。”杨廷和躺在床上,慨然长叹,对长子杨慎说道,“替为父研墨,为父要上书!”
杨慎一听便乐了,他笑道:“爹,我就知道,您不会这么轻易的放过魏水那个小混混的!您放心,这封奏疏上去,那些嚷嚷的厉害的官员,瞬间就是跳梁小丑了。到时候……”
“咳咳,咳咳咳……”杨廷和剧烈的咳嗽几声,痰中带血,摇头道,“傻孩子,你不懂!为父,是要写辞呈!”
“什么?”听到辞呈二字,杨慎都要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坏掉了,“爹,现在朝堂形势只不过稍起波澜而已,怎么就……您怎么能……”
杨廷和强撑着起身,叹道:“为父在官场上斗了一辈子,此番是输了个干干净净。其实,此番境遇我早该想到,我败给的不是魏水,而是陛下。陛下毕竟是天子,那才是大明王朝的东家。而我杨廷和,最多,也不过是给他打工的掌柜罢了。东家说掌柜应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