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日,越州街上出现了一奇景,穿着宽袖长袍的学子们,一个个似是不怕冷般,全都朝着郑府而去。
还有那学子,学魏晋名士,于寒冷冬日,敞开胸怀,露出一片冻得惨白的胸脯,引得路人频频看去。
郑府那日,丝竹声鸣,余音袅袅,从早到晚声音不歇。
从酒楼定的席面不要钱似的流入,一群乞丐就守在郑府门口不远处,等待着他们将吃不了两口,就扔出来的菜捡起吃了。
文会开了不到半日,便有一学子编了一本《文会诗选》从府里传出,里面尽是赞美郑亦雪的诗作。
郑家十一娘的美名再一次被传了开来。
与郑府的热闹相比,裴家就显得冷清多了,一共就只有自家的五个人。
宣夫人说什么都不让宣月宁动手做饭,用她近日缝制衣裳赚得钱,在另一家酒楼订了一桌席面,那酒楼的人知道她是裴寓衡的阿娘,差点连钱都不要,还是她硬塞给人家的。
宣月宁穿着阿娘给做的袄裙,头上被其梳了两个发髻,还被特许可以敞怀饮酒。
吃着酒楼的饭菜,她还收到了两个孩子送她的生辰礼,昭儿送了她一幅自己画的画,里面是清晨起来,在厨房忙碌的自己,裙摆处还挂着一只勾住了她衣裳的母鸡,用笔稚嫩,却充满童趣。
骥儿则送了她一副大字,跟着裴寓衡练了许久的字,字中已经有了他的风骨,用着最真挚的祝福贺她生辰。
大家的礼物都送了出去,一家人默默地看向裴寓衡。
裴寓衡从袖中拿出锦盒交给她。
宣月宁刚要打开,却被宣夫人打断了,她一只手盖在锦盒上,一边说道:“我们不妨一起来猜猜寓衡送了你什么?”
此言一出,得到了两个孩子的强烈赞同,争先恐后的说了起来。
气氛一下就欢乐了起来,就连宣夫人都笑吟吟的猜了个,不出意外,得到了裴寓衡的否定。
“月宁,你自己也猜猜看。”
再次被宣夫人点名,宣月宁自己也好奇起来,猜测道:“是……金子?”
裴寓衡手里的酒杯差点就没拿住,“不是。”
“那金手镯、金项链、金耳环!”
她这一连串带金的,都将宣夫人和两个孩子听愣了。
见裴寓衡情不自禁的低笑出声,宣月宁便知晓自己猜错了,“都不是啊,那你到底送的什么啊?”
他道:“打开看看。”
她将锦盒打开,入目是一支缀着珍珠的步摇,静静地躺在在红色的软布上,灯光下,颗颗浑圆的珍珠上流着一层奶白的光晕。
珍珠啊。
她记得,在她新婚之时,裴寓衡托人给她送了一支珍珠簪子。
起初不起眼的小盒,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还是看到礼单上有他的名字,她才急匆匆跑到库房,在一众礼物下翻出了那支簪子。
她将那支簪子放在梳妆盒的最里面,用绸缎小心包上,唯恐它掉色,珍爱的一次都没有戴过。
因为她知道,裴寓衡为了买这一支簪子,说不定花光了他全部积蓄。
她回到郑家,便想利用自己嫡女的身份帮他,可他从来都没有接受过,后来从郑梓睿那才听说,当年郑家给他的飞票他全都给郑梓睿寄了回来,他一分钱都没有动。
之后,她收到过各种各样名贵的头面,翡翠的、宝石的、金子的、银子的,可再没有一样比得过他送的珍珠簪子。
那簪子,是裴寓衡作为她的阿兄送的最珍贵的礼物,记载了他们两个人在越州的凄苦生活。
看着它,仿佛就回到了自己还是宣家小娘子的时光,惦记着,想念着,连珍珠都成了她的执念。
万没想到,她会在此时,再收到裴寓衡送的珍珠步摇,步摇可比簪子还要值钱呢。
轻轻合上锦盒,她将眼里的湿润憋了回去,对他道:“谢谢阿兄,我很欢喜。”
“恩。”
屋外的鹅毛大雪没有停歇的架势,裴璟昭闹着出去堆雪人,宣夫人给她套了一身厚衣裳,又拉过裴璟骥给他穿戴好,将他们两人撵到了院子里。
两个孩子头挨头嘀咕了一会儿,双双抓了把雪团就往宣夫人裙摆上扔,死皮赖脸地拽着宣夫人到了院子里。
而今日过生辰的宣月宁躲过了他们的嬉闹,裴寓衡身子不好,他们可是不敢动手到他头上的,两人站在门前,看着母子三人玩了一身雪。
许是触景生情,又许是被珍珠步摇勾起了自己久远的记忆,宣月宁侧首对裴寓衡道:“我是宣家小娘子,永远都是。”
她会陪着他一起负重前行。
裴寓衡立在她的身畔,能感受因着她这一句话而突然燃起的燥热,那本就岌岌可危的牢笼,像纸一般薄,瞬间被不断涌出的阴暗想法冲破。
既然她都说了自己会永远都是宣家小娘子,那这辈子,就别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