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法军内部流行这样一种理论:部队移动的速度不是由最快的士兵决定的,而是由最慢的士兵决定的,所以,步幅、步速,都不宜定的太高,这个,嘿嘿,很有点儿像王爷说的‘木桶理论’——”
“这个说法——我是说法国人的说法,不是王爷的‘木桶理论’——听上去似乎有些道理,可是,法国人做的,不是想法子提高‘最慢的士兵’的速度,而是降低‘最快的士兵’的速度,叫全军的速度,去迁就‘最慢的士兵’的速度——因此,操典上的步幅、步速,都以‘最慢的士兵’的速度为参照,而不是以‘最快的士兵’的速度为参照。”
“第二,法国人另有一个根深蒂固的看法,总觉得有些事情,某的人天生做的来,有的人天生做不来;有些事情,只有欧洲人才做的来,亚洲、非洲的人,就做不来;有的事情,就算是欧洲人,也得分个三六九等——”
“譬如,‘长时间、高速度的运动’,就是这样子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天生不适合长距离奔跑,不论如何训练,都是于事无补的——”
“猎兵营的新兵训练,很能说明法国人的这种‘执念’。”
“新兵入营,最主要的训练内容,就是跑步。初初的时候,先用每分钟一百六十五到一百八十的步速原地踏步,一边儿踏步,一边儿呼喊‘一!二!’或者‘左!右!’——同咱们不大一样,法国人喊这些口号,主要目的,是为了调节肺的活动,防止发生肺炎。”
“然后,士兵就要用同样的步速前进,而且距离逐渐增大,直到他们能够在二十七分钟内跑完一法里格——差不多四公里——这是成为一名合格猎兵的第一关。”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军士认为某些新兵的腿或肺太弱,经受不住这样的练习,就会把他们送回基干步兵部队——有相当数量的新兵,就是这样被从猎兵营淘汰出去的。”
“事实上,根据我们的经验,二十七分钟内跑四公里,只要勤加习练,假以时日,绝大多数身体健康的成年男性,都是做得到的,这一关,咱们的兵,没有几个是过不了的——当然,过关之前,大多数人,都会有一个比较辛苦、比较煎熬的过程。”
“猎兵既为精兵,较之于咱们的普通的士兵,选材的标准,应该只高不低,为什么反过不了这一关?没有道理嘛!”
“说到底,是怯于这个‘比较辛苦、比较煎熬’的过程——或者说,是当官的不相信当兵的可以熬过这个过程。”
“在这个问题上,法军主管训练的军官,是做过实验的——他们携带全副行军装具,跟一个武装越野训练的猎兵营一同前进,一个小时之后,几个军官,就也再也跟不动了,猎兵营则继续前进,速度丝毫没有减慢。”
“于是,这几个军官做出了同样的判断——‘长时间、高速度的运动’,只有少数具有天赋的人才做得来,普通人,是做不来的。”
说到这儿,施罗德看向关卓凡,“两相比较,王爷的高瞻远瞩,就不能不令人……高山仰止了!”
初初的时候,对于关卓凡制定的训练标准、训练量,轩军内部的许多人——包括在座的——都是不理解的,都觉得,标准定的太高、量定的太大了,大部分的兵,恐怕是承受不了的。
关卓凡的回应很简单:训练标准只能提高,不能降低;训练量只能增大,不能减少!至于“受不了”的,好办,批准离队,不算逃兵!
当然,退伍兵的一切优待,就统统没有了;再次申请入伍,也绝不批准了。
结果,一年又一年,迄今为止,竟然没出过一例因为“受不了”而“申请离队”的——留意,是一例都没有。
原因也很简单,轩军的军饷,两倍于勇营、三倍于绿营——还是加饷后的绿营,离开轩军,去哪儿寻这样的一份好差事?
而且,轩军的好处,远不止于此。
别的不说,就说伙食吧:白米饭、大馒头,顿顿管够,天天有鸡蛋,两天一鱼,三天一肉——这样的伙食,就是乡下的寻常土财主,都比不了!
衣装、被褥也完全是官里的,夏天也罢了,到了冬天,毛、棉、呢齐备,暖洋洋的,乡下的寻常土财主,还是比不了!——他们有“毛衣”吗?见过“呢子大衣”吗?
因此,轩军的士兵,私下底都有一个共识,就算在轩军这儿练吐血了、甚至练残了,也比回到乡下吃不饱、穿不暖强!强十倍!
真练残了,轩军还会管你一辈子呢!
事实上,也真有不少练吐血的。
甚至,还有在训练的时候暴毙的——当然,这就是极少数的了。
时过境迁,对于王爷当初的排除众议,一力坚持,轩军诸将,确实是没有人不衷心佩服的;而在强敌压境的情况下,个个士气高昂,坚信我们一定能打赢这一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晓得自己的事情,底气充盈——
我历经淬炼,脱胎换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