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能有资格决定一部影片能不能拿奖,因为这件事情本身就很蠢。”
——伍迪·艾伦。
这句话林浩也是赞同的。
但有的时候外界也确实需要一个比较直观且相对专业的标准来看待一部电影的好坏,或者说,一堆电影的优劣。
所以这就是每年夏天,戛纳这么一堆人聚在一起评奖的意义。
他们可能在电影节期间各种亮相,各种支持,各种出席商业活动,但这都是附带的。最重要的,还是之前八位评审+一个评审团主席在那间小小的影厅里,那个不大的讨论室里,那间酒店中工作那么些天,把主竞赛单元的电影都看个遍又讨论个遍。
然后选出他们各自的最佳。
因此,这事对林浩来说是很慎重的:
他之前在《潘神的迷宫》和《回归》之间反复犹豫,并且奋力为前者争取机会,但结果却不太妙。
没啥人愿意支持他。
行吧,他就当提前排除了一个选项,于是就在金棕榈选票上毫不犹豫地投了《回归》一票——他感觉这是一部阿莫多瓦彰显出大师风范的作品,值得获奖。
然后就开始第一轮唱票了。
毕竟金棕榈是戛纳最大的一个奖项,所以和其余奖项通过一次投票和主席判断来决定,金棕榈要经过三轮投票。
“《风吹麦浪》”
“《风吹麦浪》”
“《风吹麦浪》”
“《回归》...”
于是第一轮预选,《风吹麦浪》6票,《回归》2票。
...
意料之外,但林浩并没有表现出来。
这得票相当的统一,以至于第一轮不知道淘汰掉没有票的《红色之路》还是没有票的《弗朗德勒》,就又来了一轮决选,《红色之路》淘汰。
然后第二轮《弗朗德勒》淘汰。
票数还是6比2,这就有意思了。
第三轮的时候,一切都有点尽在不言中的感觉。看着对面的一些评审,林浩其实也不是不明白,金棕榈的事情从来都是评审团内部各方博弈的结果。
最后一轮举手表决,果然还是6比2。
两方各自又阐述了理由:一个说《风吹麦浪》是挑不出一点毛病,一个说《回归》的内核很棒,对女性权益的诠释和社会的映照很有深度。
然后...
然后就开始下一项,最终的结果要由评审团主席决定,评审们的意见按理说只是参考,主席会做出最终判断。
接着的奖项因为是一轮投票,也没有提名名单,所以他就比较轻松。林浩基本上不太犹豫地写下了评委会大奖《潘神的迷宫》,力荐。
最佳女演员无疑是佩内洛普·克鲁兹。
林浩很喜欢她的表演。
或者说,他总感觉两者都是一类人:被出色的外貌影响,或多或少会让其他人对他们演技的判断不公正。
毕竟你一看到黄勃这种演员,就想着长这样还能演戏一定演技不错,看到美女帅哥,那就觉得可能是花瓶。所以《站台》那一年林浩扮丑就立刻有影帝呼声,《白花深处》更多的算是顺理成章的领跑,才获奖了的。
至于最佳男演员...
贾梅尔·杜布兹吧,《光荣岁月》这部电影他感觉一般,因为又是历史战争片。但要说这部电影,他感觉哪怕是在体现人文,也总有那么一丝似有若无的傲慢...
但演员的演技是比较突出的。
最佳编剧奖他犹豫了一下,他给了阿尔莫多瓦《回归》...
如此这般,他把奖项选择完毕。
他只管选,平衡的事情就交给主席了。
...
一整套下来,等到所有人都填完之后,空气似乎都清新了几分。一直比较沉默的老王,也终于是点头开口了。
比较正常的发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