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黎锦辉的离开,聂耳看向了叶迟这个自称来自于90年后的同龄人。
“一起出去走走?”聂耳邀请道。
“非常荣幸!”叶迟做了一个请的动作。
联谊会还在继续,叶迟同聂耳一同走了出来了,看着1931年的上海滩,这是大战之前的美好。
“你真的是来自九十年后?”聂耳再次仔细的打量着叶迟道:“我小提琴演奏难登大雅之堂,这是剧社里都知道的,你知道也很正常。”
“聂耳先生,请看!”叶迟知道聂耳的疑惑,对着一旁的舞台道:“聂耳先生请看!”
聂耳顺着叶迟指示的方向看向了灯红酒绿后的一片平静之地,脸上满是惊讶之色。
“1912年2月14日,一名男婴降生在滇省昆城甬道街73号,因为家中的顶梁柱一家之主的男子去世,这名不到四岁的男孩就靠着母亲的辛勤奔波维持着家庭的生计。”
叶迟做着旁白,聂耳则是目不转睛,因为那里正是儿时记忆的地方。
“母亲,学校里让交童子军服装的费用了,我们什么时候交啊?”开口的是一个小男孩,七岁的模样,略显瘦弱,还有些营养不良。
“信儿,咱们能不能晚些交,母亲过两天就给你准备好钱,好不好?”这位叫做信儿的目前看着主机的孩子,满脸的无奈和心疼。
“母亲,那您不要这么劳累,实在不行,我就不交了。”那叫信儿的男孩很是听话的道。
“那怎么能行了,母亲来想办法,你在县立师范附属小学的成绩那么好,母亲一定会让你好好上学的。对了,你邱叔说你这段时间学习乐器非常厉害,今天母亲给你加个蛋,等会叫你吃饭,拿几个鸡蛋先去找你邱叔去吧。”信儿的母亲笑着摸着信儿的脑袋,满是疼爱,只是那双眼睛中却是闪过一丝的无奈。
聂耳看到这一幕,眼中不禁湿润起来,他看着画面道:“我父亲去世后,母亲承担起了整个家庭的负担,不但要照顾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还要为了我的学业所奔波,这一年我因为家里实在是凑不出童子军服装费,我被迫转学,三年后因为优异的成绩在私立求实小学高小部学习,并且得到了学杂费全免的待遇,在我自己的努力下,成为了学校的学生自治会会长、学生音乐团的指挥等学校组织的团体,在一次我拿着第一号学生奖状到母亲面前的时候,母亲她笑的像个孩子。”
叶迟对面的舞台上回放着小聂耳的画面,最终停留在了聂耳母亲的满是自豪的笑容之上。
现场的观众有许多是80后、90初的人,他们经历过90年代左右华夏贫穷的尾巴,当初的那个年代能够顺利上完初中的人都很有限,有很多人不得不因为家境的原因选择了辍学,有的人随波逐流,有的人自学成才,在人生失败与成功两条道路上也不过是自己的一念之间所决定的。
“聂耳先生上学期间极为刻苦,成绩也是一直名列前茅,这也算是母亲最好的交代吧!在之后的求学生涯中,在中学的时候您满怀热情的加入了爱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