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所知道的事情悉数告诉了诸葛亮。
“淮阳关地势若何?”作为一个优良的军事家,诸葛亮显然善于抓住攻城之要点。
“三面环山,成一天然屏障。”李宁也是一名将领,自然知道这种地势是易守难攻的,他很想知道诸葛亮会怎么做?
“三面环山,外援难至。吾军若欲久持,克城易矣。”诸葛亮也觉得有些头疼,其实三面环山之地的破解之法就是围而不打。
只要诸葛亮的军队可以将山外围围得水泄不通,待此粮草不继之时,就是诸葛亮破城最好的机会。
但是显然,他并没有那个时间去耗。他急需与主公刘备尽早汇合,方不会有乱。
可如果这样,他就必须被迫选择下策中的下策,那就是强攻。可是三面环山这个地形,强攻是难以攻克的。
举个例子来说吧,现在诸葛亮的兵力是两万八,但是如果他要用强攻拿下这座城,最低损失不会低于一万。
一万,什么概念?占诸葛亮总军队三分之一,如果失去这一万人,对于刘备阵营的损失无可估计的。
在三国这个十万人犹可称大军的时代,一万人基本上可以是一次小规模进攻的总量,后期诸葛亮五出祁山也就四万人。由此可以知道,一万到底有多少?
如果失去了这一万人,曹操势必重整十万之军率先解决掉刘备。真到了那时,他们可就挡不下曹操的十万铁骑。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诸葛亮必须另谋他策。因为在乱世之中,保存实力才是立身之本。
不过诸葛亮可并没有将心中的忧虑表露在脸上,反而表现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说道:“粮草所处何处?”
“城之西侧,有一粮仓,名曰东仓,内存城中五月之粮。”在诸葛亮问及粮仓地点的时候,李宁已经大致猜出了诸葛亮的意图,当即便将自己所知道的都告诉了诸葛亮。
“布署若何?”诸葛亮的计划自然是烧粮,但是他必须提前知道城中的布署,才好行动,以免白白浪费了士兵的生命。
“令一俾将军刘尚统五百军守之。”李宁说道。
“刘尚何等人也?”五百人算不上多,但也不算少。诸葛亮如果打算成功烧粮,他就必须了解情况。
“刘尚此人颇有兵略,守将亦常问计于他。”李宁显然是对刘尚非常不满的,语气中每每吐露厌恶之色,“奈何其人好酒成痴。日不饮酒,便觉少味。吾等趁三更之时夜袭粮仓,必成,此为他往日饮酒之时。”
“甚佳。”诸葛亮显然对李宁的说法非常满意,“一更造饭,二更起行,子龙率五千轻骑夜烧粮仓,不可有误。”
“得令。”赵云也不愧常胜将军之名,在诸葛亮的命令下达之后,他没有一丝一毫的反对,便接下了任务。
“亮待为子龙得胜接风洗尘。”诸葛亮高兴地说道。
“谢军师。”赵云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