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知音。说实话,魏然长这么大也没有遇到什么真心的好朋友,学习竞争实在是太可怕了,已经成为恶性竞争,尔虞我诈,魏然曾经也坚信过:“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真实生活中太令人失望。魏然交过的好友不计其数,其它倒也没什么好说的,主要涉及学习与金钱方面,说翻脸就翻脸。
魏然曾经无数次这么想:当好学生真的太难了,虽然有老师们的认可与赞誉,但是同学挑战的目光,依然是魏然心中永远的阴影。曾几何时,她也曾笑嘻嘻地凑上去想和同学们一起玩游戏,却尽是白眼与无视:“你不是好学生么?自成一派算了。”曾几何时,她也曾替后进生的同学讲过题目,却被他们误以为是炫耀自己有多么多么聪明。
幼儿园的孩子是最天真无邪的。他们还不懂什么叫做竞争,什么叫做怨毒与嫉妒,什么叫做欺诈与虚伪。
不怕真小人,就怕伪君子。真小人尚且易防,伪君子错漏成伤。
魏然得到许多次友情的欺骗,她再也不相信学生与学生之间会有纯洁的友情。
魏然思绪飘飞良久,才翻到下一页。
果不其然,后面的每一页都是端端正正的楷体字。但是真正令魏然震惊的是,振逸居然在风靡全校乃至全国的青少年刊物《心灵》上发表过好几篇文章,这本本子几乎写满了他所有的草稿,还不止一次。振逸每一篇文章几乎改了五六遍,每改一遍,都会把新改的重新再写一遍,如此反复,直到自己真正满意为止。
这家伙太有才了!简直文武双全啊!魏然暗自砸舌,如果不是害怕突然惊动到隔壁的振逸,她早就大喊出声,就差告知全世界了。
魏然一脸的肃然起敬,虽然这些文章她说不定也能写下来,但是就冲着振逸一改再改、为了读者能够满意的精神,也必须要致敬。
第一篇文章的标题叫做《分班》,大体描述了两个女孩子可贵而又曲折坎坷的友谊。由于三年级毕学分班之后,一个女孩子被分到了一班,另一个女孩子被分到了二班,最后小学毕业,两人分道扬镳,却心有灵犀一点通,在最初发现友谊的老地方等对方,最后相遇。作者在最后一段以“从那一刻,她们的心脏就像合在了一起,倾听着对方的心跳,时间就像静止了一样,将这一幕永远地定格下来”留给读者无尽的悬念。
这篇文章通篇贯穿“友谊”二字展开序幕,实则暗讽了小学的分班制度。
魏然也曾经买过好几本《心灵》,甚至兴致勃勃地写过一篇文章投稿到《心灵》编辑部的邮箱,但由于当时文笔稚嫩,而被不幸退稿了。魏然也看过振逸写过的这篇《分班》,当时就对这位不知名的作家佩服地五体投地,殊不知原来就是和同样仰慕的世界冠军是同一个人。
振逸的笔名叫做“墨语”,据说还是《心灵》的半壁江山,重点签约作者。实不相瞒,魏然从前就对这位“墨语”特别有好感,哪里知道竟然是看起来玩世不恭的振逸。
也许,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痛。但是有人善于伪装,强迫自己假装坚强。
很难想象,这位还未成年的少年究竟经历了多少,才会令他的文章中处处充满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