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四章 五皇子朱橚(第1页)

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

    大明户部。
    尚书杨思义看着朱元璋刚刚下达的旨意,那是颇为兴奋,但也带着一丝惶恐。
    这设立农学院,研究农事规律,增加亩产,改善百姓生计。
    不管怎么想,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做好了,那就是大功一件,流芳百世都有可能。
    但此乃太子朱标提议之事,光禄寺的例子,可近在眼前。
    不过相较于光禄寺卿高卢,杨思义还是轻松不少的。
    早在朱元璋还是吴王的时期,杨思义便是司农卿了,后来到了设了六部,他就成了户部尚书。
    可以说,这一直都是他的老本行,干的事也一直都被朱元璋认可。
    只不过,太子为何突然会提出要设立农学院呢?
    杨思义心中疑惑不解。
    对于太子朱标,杨思义虽贵为户部尚书,但能接触到的机会也有限。
    但朱标的贤能,杨思义还是知道一些的。
    但农事这一块,之前未曾见太子朱标提及过。
    难道是哪位苏先生?
    杨思义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苏璟,也只有苏璟,才能让太子有这般变化了。
    再想起不久前朝堂之上,那反腐的各项改革措施也均是出自太子朱标之手,杨思义这心里,对于苏璟也多了几分崇敬。
    这般人物是太子的老师,实乃是大明之福啊!
    杨思义默默感慨了一句,就去筹备农学院的事情了。
    此时的大本堂内,一群皇子依旧在学习着。
    但他们的情绪,显然并不高。
    只因为太子朱标不在的同时,又在大明朝堂之上,搞出了一波大操作。
    光禄寺的事情,他们自然也是知道的。
    朱标关于反腐的政令,更是被老朱当成了教材,要这些皇子好好的学习。
    信任这种东西,老朱最相信的,永远都是自家人。
    “好了,今天上午的课就到这里了。”
    随着讲师结束了课堂,皇子们也如同脱缰的野马撒欢起来。
    “二哥,快说说,大哥那又有什么新的消息?”
    “二哥,大哥是不是又弄了什么东西了?”
    一群皇子围着朱樉叽叽喳喳的问道。
    朱标不在,朱樉就是一众兄弟之中年纪最大的。
    他获取消息的途径,也要比这些年幼的弟弟们更多些。
    朱樉被围在中间,那也是颇为享受,笑着说道:“别急别急,我听说啊,父皇刚刚下旨,要在户部下面设立一个农学院,专门研究各种农作物,据说这事也是大哥提议的。”
    农学院?
    这么一个词出现在一众皇子的耳中,全都是大眼瞪着小眼,有些不太明白。

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www.00xs.net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